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佳俊
娄底,革命老区、兵员大市、优抚大市,一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双拥传统的城市。
近年来,娄底市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,不断健全工作机制,持续完善政策体系,双拥特色品牌越擦越亮。今年4月,娄底市再度荣膺“全国双拥模范城”称号。
“倾力办好官兵暖心事,让尊崇优待可感可及”
“住院不用自己掏钱,每个月还可以领几千块的伤残补助金。”7月11日,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,70岁的老兵颜义兵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,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。
娄底市荣军优抚医院是全国15家区域型优抚医院之一。“我们主要为现役军人、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医疗保障服务。”医院院长肖常锋告诉记者,颜老年轻时,头部在一次前线作战中受伤,被鉴定为精神五级伤残,住院后,医院为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,精心护理,30多年来,他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。
颜义兵的故事是娄底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。
“倾力办好官兵暖心事,让尊崇优待可感可及。”娄底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王昆介绍,娄底出台《加强军人军属、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实施细则》,推出涵盖荣誉激励、医疗、住房、教育、文化交通等方面共217项优待优惠服务。
着力解决官兵关心的后路、后院、后代问题,近4年来,娄底市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“成绩单”:举办专场招聘活动59场次,帮助2800余人实现高质量就业;接收安置转业军官、随军随调家属1386人,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、军人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220余个;组织抗美援朝老兵、伤残军人、烈士遗属等优抚对象短期疗养3060人次,开展医疗巡诊、送医送药活动惠及1540人次;城区公交免费乘坐、A级景区门票减免、39家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医疗机构优先优待全面落实。
双拥热潮处处涌动,鱼水深情代代相传
“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,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……”4月3日,清明前夕,娄底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社会各界到市烈士陵园祭扫英烈。现场,娄底市第一小学少先队员们齐唱《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》,清澈嘹亮的歌声饱含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。
走进娄底,公交站台“双拥专线”的指示牌标记着鱼水深情,双拥主题公园的雕塑群讲述着军民团结的动人故事,办事窗口“军人优先”的标识闪耀着尊崇之光……大街小巷处处涌动着炽热的双拥情怀。
近年来,娄底市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,对7处烈士纪念设施和610处烈士墓进行整体修缮,升级改造蔡和森纪念馆、红二军团旧址,新建青树坪战斗烈士纪念园等,一批集瞻仰、教育、旅游于一体的红色地标矗立在湘中大地。
创新爱国教育,娄底市组建“娄底老兵宣讲团”,挖掘“四代红军守墓人”等红色拥军故事,每年开展各类爱国主题宣讲450余场次;树立双拥典型,常态化开展“最美退役军人”“最美拥军人物”评选,营造出“爱我人民爱我军”的浓厚社会氛围。
同心合力促发展,军民共建谱新篇
盛夏,娄底市同甘军民路上车流如织。曾经扬尘的土路,如今已是宽阔平坦的大道。这条军民共建的道路,见证了军地同心的深厚情谊。
近年来,驻娄部队积极参与地方建设,硬化军民两用道路21公里,建好城北医院、蓝溪学校、同甘和华雷军民路、仙雷军民坝、仙雷军民井等大型共建工程,改建杨市大桥、龙溪桥、杉树桥及多处农田水利设施,一批军民共建学校、医院、市场、街道、车站、敬老院结出硕果,形成了“建一点、带一片、促一方”的共建共促态势。
“应急抢险,冲锋在前。”4年时间,驻娄部队出动官兵和民兵1万余人次,先后参加防汛抢险救灾、疫情防控、扑灭山火任务等紧急事项30余起。
与此同时,驻娄部队还与公安等部门共同成立反恐斗争领导小组,与驻地派出所、综治办、村镇成立“军警民安全联防纠察队”,建立健全联防制度,共同维护娄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