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 朱高祥
你每天做什么?工作时会不会经常被狗咬?……服务犬驯养师张双成经常被朋友们问到。以往,他不知道该如何介绍,总是一句话自嘲,“我都说自己是‘狗师傅’,给狗上课,还管它们吃喝拉撒。”
如今,他的工作有了正式身份——“服务犬驯养师”。
5月8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了拟新增的42个工种,其中“服务犬驯养师”作为“宠物驯导师”下的新工种正式“入编”。这一变化不仅为从业者提供了统一的职业身份,也让这一小众工作走入大众视野。
经过训练,一条普通的狗能成为警犬、导盲犬、精神治疗犬等,在特定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服务犬驯养师们希望社会真正理解这一职业的价值——不是简单的“训狗”,而是为特殊人群培养“专业助手”。
那么,服务犬驯养师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?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从业者,发现他们在获得职业身份后,信心和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。但这一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,面临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、行业规范缺失等问题,亟需科学化、系统化的规划。
“带教”导盲犬,给视障老人带去快乐
早上不到6点,陕西西安莲湖区阳光使者导盲犬发展服务中心的犬舍已亮起灯光。张双成仔细检查着导盲犬的饮食状况,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作为一名服务犬驯养师,张双成已经“带教”出了6只导盲犬。
他直言,服务犬驯养师与宠物犬驯养师有本质区别,宠物犬主要是陪伴,给人带去欢乐,服务犬则承担起“专业助手”的职责。为此,服务犬容不得粘人撒娇、满地打滚,需要经过一番专业化、系统性训练。
“警犬需要兴奋感,但导盲犬完全相反,它不能轻易激动。”张双成向潮新闻记者介绍,根据用途,服务犬的选择标准不尽相同,比如导盲犬的选拔标准尤为严苛,从毛发是否便于盲人打理到性格稳定性都是考核标准,最终能“毕业”的导盲犬不到50%。

张双成正在对导盲犬社会化训练。受访者供图
潮新闻记者了解到,服务犬品种倾向于相对性格温顺、稳定的德牧、马犬、拉布拉多、金毛等,更加适合服从指令性训练。它们一般从3月龄开始接受系统化训练,每天接受专业课程培训、社会化训练。
张双成每天的工作内容,包括照顾导盲犬的起居、饮食、打扫犬舍以及对它的训练。当被问及为什么能坚持做导盲犬驯养,他说,因为喜欢。
张双成回忆,“我训练出来的第一条导盲犬,送给了一位听力也并不好的老年视障人士,当时两人交流主要靠手比划。两个月后,我回访时看到老人的状态变了,他拉着我的手聊了两小时自己与导盲犬的故事,而且精神愉悦。”这样的感触,是服务犬驯养师们历经无数个训练日夜后得到珍贵反馈。
热爱才能坚持,驯犬容错率很低
如今,越来越多的服务犬被使用到特殊领域,走进公众视线。比如导盲犬帮助视障人士重获独立生活能力,精神治愈犬辅助孤独症儿童治疗,警犬在搜救、搜爆等方面表现出色,即使在地震现场,也有服务犬的救援身影……社交平台上,“全国第一支柯基警犬入编”“退役警犬频频回头不舍告别训导员”等话题屡次冲上热搜。
很多专业人才,正是和张双成一样,因为“喜欢”,汇聚到这个行业。但他们的日常,也不乏艰辛和枯燥。
杭州月牙庄园宠物训练学校创始人魏峰的手机里,存满了驯养的警犬照片。他分享了二十余年的工作心得,“训练时要像严师,生活中要像慈父。”他说,驯养师必须保持平和心态,因为犬只能敏锐感知人类情绪变化。带着负面情绪训练,效果会大打折扣。
“我们就像幼儿园老师一样,要学会管理狗的情绪,还要让它们听从指令。”魏峰向潮新闻记者介绍,因为持续重复训练,这份工作难免枯燥,“需要驯养师真心喜欢这份工作,才能坚持下去”。
而且,驯养服务犬的容错率很低,特别是像搜救、搜爆、追踪鉴别类服务犬必须是专业“尖子生”,在工作时确保万无一失。为了达到专业度,服务犬还不能拿“双学位”,只能专注学好一项本领。

朱惠峰训练日常照。受访者供图
浙江惠峰训犬基地主理人朱惠峰具有12年服务犬驯养经验,他向潮新闻记者介绍,做这份工作,首先得喜欢与狗打交道。而且还要摸透每条狗的特性,比如一些狗在学习新技能上稍微笨一点,但是很稳重,学过的技能不会忘记。但是也有一些狗业务“上手”快,但也会很快忘记,需要重复训练。尤其是导盲犬,需要持续稳定、平和的训练场景,更考验驯养师们。
正如服务犬驯养师们所说:“我们不是在训练宠物,而是在培养能够改变他人生活的专业助手。这份工作需要专业技能,更需要无限的耐心与爱心。”

服务犬“二楼截击”训练。魏峰供图
新工种也有“阵痛”,亟待破局职业困境
在受到关注的同时,因为行业尚处发展初期,服务犬驯养师也正面临新工种发展阵痛。
从业者们坦言,这是一份“喜忧参半”的工作:从业者能在驯养服务犬中找到成就感,但是社会认知的偏差让许多驯养师处境尴尬,“在家人、朋友眼中,我们就是高级‘铲屎官’”。
有十余年服务犬驯养经验的张敏(化名),曾在浙江一地公安局担任辅警,职业巅峰时获得浙江省警犬比武冠军,最终因为长年收入偏低离职。辞职后,张敏创办了宠物犬训练机构,他认为这是向生活妥协,“现在收入提高了,但职业成就感却降低了。"
他的经历折射出行业现状——部分商业机构的驯养师为谋生,不得不身兼宠物驯养师、销售。湖南服务犬驯养师李先生便是之一,他向潮新闻记者透露,其所在工作的训练机构,每月工资从三四千元至两三万元不等,但往往推销宠物犬占了总收入六成。
此外,一些民间服务犬培训公益机构,同样面临着资金之困:一方面是免费赠送的导盲犬、精神治愈犬供不应求,需求缺口大;另一方面,他们的公益行为并未得到广泛熟知,发展局限于资金不足。
据统计,我国现役导盲犬数量与视障人士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,我国盲人数量超过1700万,但现役导盲犬只有400只左右,导盲犬驯养师同样面临人才紧缺。
“我们一年培训二三十条导盲犬,主要是靠爱心网友‘云饲养’。”张双成告诉潮新闻记者,平均每头导盲犬的驯养成本约二三十万元,他们将网友的捐助用于买狗粮,给驯养师发工资等,收支平衡已属不易,扩大规模根本不敢想。
新工种的成熟并非一蹴而就。业内人士指出,当前服务犬驯养师亟需系统性政策支持,并且培养一批高素质职业人才,推动行业与人才“双向奔赴”。比如需要完善职业体系,建立标准化培训机制,提升从业者专业水平;通过政策补贴或市场化运作,提高待遇保障,改善人才留存问题;鼓励社会资本参与,探索“公益+商业”可持续的服务犬驯养模式。
服务犬驯养师相信,得到社会更多关注后,这一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在犬舍温暖的灯光下,服务犬驯养师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,继续坚守,精心“打磨”出一个又一个让他们满意的“专业助手”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