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家长请注意!你的孩子可能在被“警察”诈骗

时间:2025-05-11 09:11:00

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经验

上网娱乐时

以为自己在帮“公安”办案

结果却落入骗局

各位家长一定要注意

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

避免被骗

☟☟

真实案例

魏女士的女儿马某在家中玩外婆的手机时,突然收到一条私信。对方自称是“警察”,表示自己在办案,需要她的帮助。

马某年纪尚小,看到对方称是“公安人员”,没有任何怀疑,反而觉得自己必须配合。

对方要求马某下载一个共享屏幕的App,并且教她如何使用。

下载后,马某看到对方穿着警察制服,语气严肃,一时间她有些害怕,便照着对方的话去做。接下来,骗子引导她打开了微信、支付宝、网银等多个支付平台,称“需要核实一些资金信息”。

就在对方通过共享屏幕远程控制外婆的手机时,马某还以为自己是在帮助警方调查案件。直到她的妈妈魏女士发现手机里的钱不见了,马某才知道到自己被欺骗。

魏女士随即报警,被骗金额78000元。

诈骗手法解析

1、冒充警察身份,获取信任

骗子通过社交平台冒充公安人员,以“案件调查”为由,诱使受害人放下戒心,并提供各种虚假的“调查”要求,获取受害人的信任。

2、诱导下载共享屏幕软件,远程控制

骗子要求受害人下载共享屏幕App,通过远程控制查看并操作受害人的手机,盗取其银行、支付账户中的资金。

3、利用“案件调查”名义,诱导转账

骗子通过虚构的“案件调查”流程,诱导受害人打开多个支付平台,要求进行资金转账或提现操作,实施诈骗。

警方提醒

家长要时刻关注未成年人的网络活动,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到陌生人或被不法分子诱导。

任何陌生人要求扫码、下载软件的行为,极有可能是诈骗。共享屏幕功能风险巨大,开启后将导致自己手机被实时控制,造成信息泄漏和资金损失。

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网络、电话办案,也不会要求你通过下载App进行任何案件调查。如有疑问或已被骗,请拨打110或到派出所报警。

来源 昆明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

责任编辑 猫恩泊

责任校对 杨飏

主编 武熙智

终审 编委 刘超